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砥砺三十多年的发展,从闭门造车到合资建厂,再到自主品牌崛起,产品竞争力明显加强,消费认同感也大幅提升。品质提升、产品迭生、高端制造、智能引领、新能源发力等等标签属性已经让自主品牌的发展地位不断赶超合资品牌,有望在下一个发展期达到世界领先。
提到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就不得不提新近上市的WEY VV6,WEY品牌代表着中国自主品牌的一个发展高度,而VV6则树立了中国自主品牌在技术创新与品质提升层面的发展标杆性。无论在高端、豪华品牌调性上的打磨,还是智能、安全等核心因素上的技术应用,VV6都有碾压合资品牌的资本。
豪华加持智能VV6将开启新的时代
智能化已成为汽车市场最大的发展趋势,智能网联是抢占汽车产业未来战略的制高点,无论是汽车厂家,还是国家顶层设计,都已经把汽车智能化发展提上战略规划的高度。
目前,长安汽车“北斗天枢”智能化战略,北汽“Nova-PLS”智能汽车发展战略以及奇瑞的“雄狮LION”智能化战略等自主品牌无不剑指智能化发展领域。而在智能化领域研究近十年的长城汽车,早已抢占智能化先机,除了“i-Pilot智慧领航”自动驾驶系统外,由长城汽车承建的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一期工程,目前已经完工,即将对外开放。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背景及汽车产业智能化大趋势下,长城汽车在智能化领域已经提早布局,走在行业的最前列。
在智能化产品端,VV6作为WEY品牌发力智能驾驶领域的全新力作,在智能安全、智能豪华上可以世界级豪华SUV比肩抗衡,甚至超越了合资品牌,而登高点就在于智能化。
“智能安全”赶超沃尔沃。沃尔沃在消费口碑中,最大的亮点在于安全系统的配置,而VV6即将颠覆这一认知。VV6搭载了全新一代Collie智慧安全系统,智能安全系统包含了20项智能驾驶辅助技术,29项常规安全配置,高强度安全车身和智能四驱系统,其中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便是VV6的最大卖点。其中像同级唯一搭载的带自行车识别功能的AEB主动式紧急制动系统、0-150km/h ACC全速范围自适应巡航、TJA交通拥堵辅助、ICA智能巡航辅助等系统的实用性都很高。
“智能豪华”打动消费者。处在一个AI与互联的时代,智能让大众的生活更加便捷、便利,让消费者与车辆产生“智能链接”就是VV6最突出的优势。VV6所搭载的智能互联系统包括车机互联、云端语音识别、在线导航+实时交通以及WEY智享互联系统,值得提出的是VV6的车机互联系统,该系统包含百度Carlife、苹果Carplay,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VV6的语音交互系统配备了本地加云端语音识别,识别率高达90%-95%。
VV6在豪华智能领域,基于大的消费环境以及WEY所建立起来的品牌优势,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已经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前景和消费意愿。
WEY品牌形成合力连点成面撬动市场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曾表示:“长城汽车发展战略仍将重点聚焦SUV品类,同时将新能源、智能化发展定为主要发展方向。”
WEY品牌的诞生,说明长城汽车一方面迈向高端市场,另一方面下探智能化领域。就在VV6上市之际,WEY品牌宣布与百度将基于百度Apollo开放平台,深化在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等方面的合作。此举引申的含义就是VV6定位就是打造智能化,以智能驾驶辅助技术,为消费者带来安全体验。
WEY品牌自2016年创立以来,在安全、豪华领域创造了中国品牌新高度。从2017年4月WEY旗下首款产品VV7上市短短9个月时间,WEY品牌就收获十万拥趸,目前WEY品牌旗下车型总销量突破了17万辆。就连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路虎、沃尔沃、凯迪拉克等众多一线外资豪华品牌,在华年销量能达到10万+这个量级,也是极为不容易的事。
而贴上智能化烙印的VV6则是WEY品牌在推出VV7、VV5、P8三款车型之后的第四款车型。其首款车型VV7定位为“轻奢、动感”,在材质、技术、安全保障和造车理念等方面均采用豪华SUV标准打造;作为一款紧凑型SUV,VV5上市以来得到了消费者一致好评,外观,性价比和操控方面满意度较高;而作为WEY品牌旗下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P8在动力系统设置和智能化方面,也做到了产品差异化竞争,P8也承载着WEY对于进驻插电混动车领域的巨大决心和信心。
据了解,WEY品牌正与德国知名个性化汽车生产商CRD展开强强合作,高端定制将是WEY品牌发展的又一优势。在产品端和布局战略上,WEY品牌的发展非常清晰,针对不同的人群和行业发展诉求,车型不断升级和衍生。
在高端豪华SUV市场,一直是外资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天下,无论是主打安全的沃尔沃,还是先入为主的奔驰、路虎等深知中国SUV市场的需求力,无不下大力气冲击中国市场,但随着高端豪华VV6的上市,中国高端SUV市场格局将被改写,从目前的市场消费态势,及发展态势来看,无论是从市场销量方面,还是消费认知与口碑方面,WEY品牌已经显示出撬动市场的足够实力,合资品牌以及外资品牌的压力开始陡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