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造车”,尤其是造新能源车成为一股风潮。日前,中国一家初创企业就发布了号称“全球最快电动超跑”,十分吸引眼球。而另边厢,世界顶级的赛车赛事F1却遭遇寒流。11月22日,F1马来西亚大奖赛组委会以及马来西亚政府宣布,自1999年起开始承办F1大奖赛的马来西亚雪邦赛道将在2018年后与F1“分道扬镳”。此外,包括上海站、新加坡站等亚洲赛道也无意“续约”。亚洲有巨大的汽车市场,但F1却很难在亚洲扎根,这是为什么呢?本期三言两拍特邀国内知名的F1研究专家黎明京、赛道世家(北京)赛车运动有限公司创始人李磊对此进行探讨。
■本专题策划 广州日报记者 雷煜
■本专题撰文 广州日本报记者 白志标
■本期特邀嘉宾 《汽车之友-冲程》杂志副主编 黎明京
《赛道世家(北京)赛车运动有限公司创始人 李磊
亚洲F1热何以降温?
白志标:F1在中国内地乃至亚洲的冷遇我觉得说到底还是水土不服,或者说亚洲这方水土还没到了F1能从中汲取到营养的地步。其实,在亚洲或中国内地不适应的又何止是F1呢,比如在日本、我国台湾火热的棒球,无论如何推广和努力,在我们这里从来都是半生不死的状态,其实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还没有对这些运动并没有那么真的喜欢,或者说我们还没培养出这样的运动氛围。此外,就F1而言,这项运动我觉得至少目前在我们这里太过高端,非普通人能企及,而且我国汽车行业对这样的运动也表现出太多的热情,加上整个包括我国在内的整个亚洲经济也都过了高速增长期。本就没有根基,再没有财力,F1这样的高消费自然要受冷落了。
李磊:你前面说到的现在造新能源车成为一股热潮,但F1在亚洲又遭遇冷遇,这两条涉及汽车运动的重磅新闻,看上去像是一回事,但在本质上却有着根本不同。前一条是“车厂新闻”,后一条则是“赛场新闻”。前者代表着车市动态,是汽车厂商的典型营销行为,而后者却隐含着世界赛车运动当下的尴尬和未来的趋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F1的热潮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但似乎亚洲是近三年这股衰退潮的“重灾区”!为什么呢?有人认为是F1赛事唯利是图,其收取的承办费过于高昂等。事实恰恰相反!任何一个赛事的承办费,都是由其商业IP决定的,IP越值钱承办费自然越高。对于F1,很多赛事承办地都不约而同地看到了其赛事的国际影响力,希望借F1来助推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有了这样的“原动力”,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经济实力与市场都还不够成熟的地区,勒紧裤腰带硬着头皮上,咬牙承受着巨额赤字去办几届F1赛事。然而,这些地区通过F1赛事而收获到了足够的国际关注,当遇到经济下行趋势的大背景后,其有意退出F1赛事也是情理之中。
黎明京:我们先来看下当初F1为何在亚洲那么火,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因素,首先是经济因素,亚洲最先举办F1的是日本,到现在也是现场最为火爆的,因为日本的汽车产业从开始面对的就是欧美市场,赛车在欧美非常受欢迎,日本通过举办F1也将自己的汽车市场做到了欧美。接下来亚洲引入F1的便是马来西亚,大家相信还记得当初的亚洲四小龙,其中之一就是马来西亚,包括后来的印度、以及我们中国,都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后引进了F1;其次是与欧美相比,亚洲的这种汽车特别是赛车文化还是欠缺不少,这也是赛车得以能长期进行的根本,而没有这种根本支撑,F1在亚洲除了日本,是很难长期持续下去的。这其中有个例外就是新加坡,举办F1并不是当做一种体育比赛的,而是其整体旅游计划中的一部分,只是一个演出而已。至于说国际汽联高额的举办费用,这不是根本,摩洛哥都不待见F1,国际汽联都上赶着免费给人家办。
车市火不等于赛车热?
白志标:应该说从2003年后,中国内地的汽车市场进入了一个井喷状态,仅以北京为例,按照有关方面公布的数据,每年增加的汽车数量就等于香港总的保有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说法是,2015年全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为2459.8万辆,同比增长4.7%,而2016年汽车销量的数字预计达到2600万辆,可以说中国已经是标准的汽车大国,因为有这样的基础,所以这些年来国内各种汽车比赛层出不穷,如有名的环塔赛、中国拉力赛等,F1也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了中国,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赛车运动与车市的发展是正相关的。至于F1,我认为与常规的赛车运动相比,它属于一个另类,所以在中国、亚洲受冷落只能说它太高高在上,距离我们还相对遥远。
黎明京:赛车运动热不热与车市并没有直接关联,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生产和销售汽车最多的国家,但我们并不是一个赛车运动发达的国家,这就跟我们过去常说中国是自行车大国但我们并不是自行车运动大国道理一样。我们现在虽然是汽车大国,但相关的汽车文化相比欧美有着相当的距离,至于赛车文化更是汽车文化的高级状态,我们的汽车还依然是当做一种交通工具,还谈不到赛车文化,而赛车更多是涉及到汽车核心部分如发动机、变速器等的研发、汽车改装等。你可以看下,我们现在的汽车品牌既有自主的,也有合资的,但在汽车发动机的核心部分有哪一样是我们自己的呢,都是外来的。另外,我们的汽车品牌又有哪一家设有专门的运动部呢?比如奔驰,每年有专门的经费划拨给运动部,这个部门并不单纯只是参加比赛,而最重要的是研发适应于赛场的发动机、变速器,最终会有部分转化到民用中,也就是运动部的研发是起着引领作用的。
李磊:汽车进入中国家庭还是近几年的事,可以说中国人的汽车生活才刚刚开始,中国车主对于汽车的理解还停留在入门阶段,平均驾驶水平也仅仅处于初级驾驶阶段。但国人对于汽车产品的热衷程度,近几年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在大力发展传统汽车工业的同时,中国政府正承受着低碳减排的国际压力,以至于中国的汽车厂商纷纷响应号召,推出自己的新能源产品。在这种大背景下,扎堆诞生的几款超跑,分明是“应景而生”。这其中有几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又有几款能够真正量产?水深水浅,一眼便知。至于汽车与赛车的区别,汽车只是一种产品,而赛车却是一种运动。前者的市场初衷是为了更多地追求物质文明,而后者则是汽车工业的金字塔尖,虽然都源于汽车,但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诉求。
汽车在变,赛车怎么变?
白志标:F1作为世界最高水平的赛车赛事,曾经确实也代表了汽车制造工业的顶尖水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全球在重视环保、大力开发新能源的情形下,F1遭遇到的质疑声音越来越大,在追求大马力的同时能耗过大,除了不环保外更是一项烧钱运动。从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投入到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大潮中,也展示出新能源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大热的特斯拉、新创的蔚来汽车都在走电动车的路子。再看F1的赛车,与这个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虽然也根据时代做出了一些改变,如使用混合动力,但这种改变因为涉及到原有复杂的比赛规则要随之变化,因此从总体上看来F1的变化有些微乎其微,如果国际汽联对汽车工业的潮流反应依然迟钝的话,受冷落甚至被抛弃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大。
李磊:首先亚洲汽车运动起步和发展相比欧美市场要晚,赛车市场目前还难以养活F1这样的高端赛事。此外,亚洲市场的汽车文化和赛车文化培育,还需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时间的沉淀。作为世界顶级汽车赛事的F1,其实无异于一场高颜值的华丽表演秀!不“烧钱”做不出这样的视觉盛宴,不“高端”凸显不出极致的汽车技术。作为全球的顶级汽车赛事,F1只需要做好“顶级”,“低门槛”是其他细分赛事的任务。说回环保,在传统能源领域,F1的引擎的确在升功率上一直走在科技的前沿。而追溯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源头,其实目前的主流还是来自于煤电、核电,其他一部分则来源于风光储。另外蓄电池对于地球的污染,还往往被消费者所忽略。所以现在看属于主宰的依然是传统内燃机车,新能源是未来的主导,但这个未来有多远呢?应该说,新能源汽车只是现实的物质需求,从民用消费到顶尖的汽车运动消费,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黎明京:F1与十年、二十年前相比其实已经有了很明显变化,如从过去的10缸改回8缸,它本来是走在汽车科技的前端的,是未来技术的集大成,然后技术会转化到民用车,但现在民用车的某些技术已经超过F1了,如环保方面,F1就落伍了,这对F1来说很尴尬。前国际汽联主席莫斯利就说,如果全球都在讲环保的话,F1作为能源消耗大户肯定用不了多久就关门了,不符合潮流。所以,F1现在也做出了改变,如动力是混合动力,这种变化会影响到规则变化,如现在奔驰一枝独秀就是吃透了技术规则,很自然就反映到赛场上。